彭国华:“中庸”辨义
但经过一次又一次尝试,中国的现代化并没有取得进展。
也就是说,我们用能源和通讯与出行的形式来界定文明的形态。2、再创造一个经济奇迹的五大新动能 再工业化,新基建,大国工业,更彻底的改革、开放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以及碳中和。
以钢铁行业为例,据统计,中国钢铁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占量到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18%,如果要用风能、太阳能完全替代火力发电,那我们需要的钢的产量,跟现在需要的钢产量是一个量级的。各个行业之间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市场交易互为上下游的,这就构成了一个千丝万缕的网络。对碳中和的第二个认知误区是,碳中和主要涉及二氧化碳排放占比高的行业。(三) 居民消费率将从现在的39%提升到接近60%,其中服务消费在总消费中的占比将从目前的44%提升至60%。现在进入一个新的生产函数、消费者效用函数时代,是不是我们未来不能把它仅仅看成是约束条件,而是看作推动社会和推动文明形态更替的根本力量。
这两个信息加入进去之后,这种社会比较会导致人类行为方式发生变化,个人会把自己的行为跟公众行为做比较,随后有意识地减低对电的使用。我坚持一点,碳中和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经济学、管理学问题。进入专题: 碳中和 中国经济 。
虽然转型并非易事,但是值得期待。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产业的变革,可以带来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大幅提升空间。另外,碳排放权免费发放本身也可能扭曲碳价的定价逻辑。但是其实在这个愿景下,围绕着碳排放可能会出现一个技术范式的彻底变革,或者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为中国制造将取代中国制造。关于未来的经济场景,可以反映为一些更为具体的数据: (一) 到2035年,中国的GDP按2018年不变价计算,将达到210万亿(注:按十四五十五五和十六五GDP年均增速分别为5.5%、5%和4.5%来估测)。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我们从108亿吨降到0、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有30年。我们现在投资效率不高,假如将投资效率潜能释放出来,通过更彻底的改革举措,通过竞争中性的原则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等,在此情况下,中国是有可能在未来再创造出一个新的奇迹的。同时改革开放前三个十年,每一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基本上在4%以上。健康产业(主要包括医疗健康服务、医疗保险)。
保持中、小、微企业的活力,维持生产网络的畅通运行,是我国实现又一个经济奇迹的微观基础。与此同时,高质量的劳动力将为中国的产业升级提供创新和人力资本的保障。举一个小例子,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Richard H.Thaler有一本研究行为经济学的畅销书叫《助推》,描述了一些不花钱但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的方法,可以思考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政策的效果。第二,改变行为方式非常重要。
碳中和巨大的投资量,也决定了它比以上四大动能有着更大的影响力、穿透力。第一,中国经济的再工业化,也就是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最后一点关于碳中和的认知误区,是通过全国性的碳排放配额交易体系形成统一碳价格。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采用什么样的路径,制定什么样的技术和产业政策,以及要用什么样的碳分配交易设计?总而言之,碳排放权本身是一个稀缺资源,但怎么去配置这个稀缺资源,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应该说刚刚开始。
到现在为止,虽然我们已建成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门类,占到全球总制造业的29%左右,美国是16%,日本10%。1、碳中和提出的战略意义与时代背景 当我们衡量文明形态的时候,通常看两个特征:第一,我们使用的能源是什么,第二,我们通讯和出行的方式是什么。以企业为主体的微观基础的变迁决定了未来的中国经济会与现在有不一样的格局。为什么碳中和突然间被放到这样一个位置上?我认为,在未来30年、40年、50年时间里,我们找不到比它更宏大的故事。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文明形态的开端,在过去几年的时间特别是疫情后大家都在思考,人类文明该往哪里走?未来社会发展以及行业经济的大方向在哪里?在经历了40年高歌猛进的经济增长之后,在那些我们曾经熟悉的增长路径不再适用之后,中国经济有没有可能再创造一个奇迹? 今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们会全力以赴。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进入了工业化的最后阶段,或者说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程。
保持一定比例的制造业,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这个故事本身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底层逻辑。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提出的索洛模型,经济增长中资本和劳动力不能解释的部分,索洛把它归结于技术进步和机制、体制创新所激活的要素使用效率的提升,也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这个角度讲,这就不是简单的用A技术替代B技术的问题,需要做整合分析。
我们可以用索洛模型作为理论来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现代增长。互联网(包括电商、游戏和金融科技)。
也就是说,劳动力增长率+资本增长速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构成一个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五) 此外,还有一些数据值得关注:2035年金融资产的总规模可能达到840万亿(按照金融资产相当于GDP的4倍来计算,现在这个比例已经是3.9倍)。我们用经济学语言讲就相当于就是生产函数和消费者效用函数会完全变化。现在,我们的第三产业的占比已经远远超过第二产业工业。
在该书中,光华思想力课题组的研究展望了2035年的中国经济,它将呈现出令人期待的格局。在资本方面,中国也有一个重要的制度创新。
而将这个故事放在更长的时间维度,就可能上升到了界定文明形态的高度。从这个角度讲,我有一个简单判断,减排、碳中和,不能只盯着火电行业,应该考虑谁是真正的节点行业。
要素投入方面,我们经常提到人口红利,过去四十多年,大量的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投入到工业化过程中,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总之,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要靠万千市场微观主体、靠每一个个体共同努力。
第三,做出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承诺,体现了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居民消费122万亿,其中服务消费达到73万亿。推动全要素生产率主要靠两点:科学技术进步和更好的激励机制的建立。生产网络的密度随着微观主体的发展,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密度越来越大。
碳中和目标提出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它也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过去四十多年的时间,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年均GDP增速达到9.4%左右。
而美国从61亿吨降到0预计用43年时间(2007年达峰,目标2050年碳中和),欧盟从45亿吨到0,中间有60年时间。统一碳价没有考虑到区域发展不平衡。
大家会认为以二氧化碳排放最大的八个行业作为出发点,比如电力占中国二氧化碳排放44%,把这44%搞定了,碳减排目标就大大逼近终点。那么,为什么是这个时间点提出碳中和?在提出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寻找新发展动能的情况下,提出碳中和? 在回答这一问题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个背景。


雅各布斯欲大战查洛再战戈洛夫金


卡汉:阿瓦雷兹应被处以终身禁赛


杰克:我各项指标都优于史蒂文森


第三批昭通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示范单位拟命名名单公示


巨兽瓦鲁耶夫妻子:我们非常和谐


电力人温暖服务“不断线”


图文:弗兰普顿、多纳雷称重结束


昭通市与中国电信云南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图:史蒂文森、杰克火爆称重现场


沃德恢复训练准备复出剑指约书亚
